近年來,百色市田林縣積極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戰略,以農家書屋建設為核心突破口,針對全縣170個農家書屋曾普遍存在的“重建輕管,利用率低”問題,積極探索創新,通過點單配書、流動課堂、壯劇演繹、讀書分享等多元方式,全力推動農家書屋從單一閱讀功能向綜合性知識服務平臺轉變,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文化動力。
多元創新,激活文化振興“新引擎”。八渡瑤族鄉弄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巧用“加法”,融合農家書屋資源,變出多彩文化服務模式,精準擊中村民的精神需求“靶心”?!稗r家書屋+群眾點單”,讓書屋與村民“雙向奔赴”。曾經,農家書屋于村民而言,是個遙不可及的“高冷”存在,如今卻成了大家的“心頭好”。村民羅正忠滿臉笑意地說:“以前覺得書屋和我們的生活不搭邊,現在能自己點單了,親子閱讀讓我跟孫子的關系更近咯!”截至目前,該村已舉辦了12場閱讀活動,村民的精神生活愈發充實。此外,“農家書屋+理論宣講”給政策插上“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翅膀。該村老黨員、大學學子等紛紛化身宣講員,操著接地氣的方言,把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政策講得通俗易懂?!稗r家書屋+志愿服務”讓溫暖在書頁間傳遞。志愿服務隊化身“文化使者”,假期延時開放書屋,讓知識“不打烊”。同時,還為出行不便的殘障人士送書上門,更鼓勵村民揮毫潑墨、創作書畫。據統計,弄當村的6支志愿者團隊2024年共開展145場活動,累計服務2萬余人次。
青春守護,點亮閱讀希望“指明燈”。在浪平鎮浪平村的農家書屋,每到周末,當別的孩子還在戶外撒歡玩耍時,“書屋小管家”何梓涵就像一只準時“歸巢”的小鳥,早早來到書屋,開啟她一天的忙碌。就讀于浪平鎮中心校的何梓涵,把周末閑暇變成書屋管理的“黃金時間”。只見她在書架間輕快地穿梭,小小的手拿起一本本圖書,清點、整理、歸類,動作嫻熟。文學類、科普類、歷史類……各類書籍在她的精心擺放下,如同訓練有素的士兵,整齊有序地排列在書架上,為前來閱讀的村民和孩子們營造了便捷的找書環境。何梓涵不僅管書有一套,與讀者互動更是在行。她熱情詢問村民和小朋友的喜好,再按不同年齡、閱讀偏好精準“投書”。她用純真質樸的話語分享書中精彩,講述閱讀感悟,在她的感染下,越來越多孩子加入“書屋小管家”行列。
堅守奉獻,筑牢知識傳承“壓艙石”。走進者苗鄉百隆村農家書屋,窗明幾凈,書架上書籍排列得整整齊齊,桌椅、電視等設施一塵不染,處處透著管理者的用心呵護。而這位書屋的“守護者”,正是百隆村村支書黃忠軍。自黃忠軍挑起農家書屋管理重擔,這里便舊貌換新顏。日常管理中,他風雨無阻,每周準時“赴約”開放書屋;書籍管理上,他嚴謹細致,每一本新書入庫,登記、驗收、分類、上架,一氣呵成,還定期盤點整理,確保萬無一失。不僅如此,他還貼心地設立村民意見簿,把大家的心聲當作“金點子”,不斷優化管理,讓書屋運作愈發科學規范。面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沖擊,黃忠軍大膽創新,他摒棄“等客上門”的舊模式,主動出擊。村民忙農活、年紀大腿腳不便,他送書上門;書屋缺書,“你選書,我申請”服務立馬跟上。村民黃保益豎起大拇指:“黃支書這服務,太貼心啦!上次要的書很快就到家,幫了我大忙。”(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