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美,在于積蓄與勃發;教之美,在于鉆研與提升。南寧市南湖小學一年一度的“創新杯”教研組專題研究成果展評活動歷時兩個多月,于12月底圓滿結束。該活動多年來已成為學校兩校區聯動的特色活動,充分展示了南湖小學作為自治區校本研修示范校校本研修的豐碩成果。參與人員除南湖小學兩校區所有學科教師外,還與張永紅特級教師工作室活動、區域教研活動緊密結合,吸引了各級兄弟學校的相關領導、老師們前來觀摩學習。
本次活動以“破課程實施瓶頸 展創新研究成果”為主題,堅持素養導向,以“學科項目式學習”“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等課程實施研究為抓手,開展當前課程實施瓶頸的突破研究,以創新研究成果展評形式,提升教師課程育人意識,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強化學科融合理念。
南寧市南湖小學兩校區全學科教師形成16個指導團隊,圍繞學校主題在全校學生中開展項目式設計與實踐研究,課程內容涵蓋民族文化、邕城之美、植物探秘、校服設計、愛牙護牙、茶飲文化等主題,兩校區科研室共同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展評活動。
學科項目式學習
兩校區心理學科教師以“生命教育視角下的校園心理素質拓展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為視角,聚焦生命教育,開展校園心理素質拓展活動課程,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并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實踐后的成長。
桃源校區五年級數學教師重視構建數學平臺,圍繞“遇見‘可能性’,樂享數學魅力”的主題,引領學生以“做數學”“—再創造”的思路,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從而感悟統計的價值,形成數據意識,發展數學應用的意識。
桃源校區體育組教師以“我的場地我做主,小場地體能運動設計”為課程主題,以實地測量、繪制動作圖示、說明操作規則等小組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體能活動設計知識,并發揮團隊力量提升體能訓練的意識。
海茵校區英語組教師以“英啟智趣,我的學具創享之旅”為主題,在三年級第二單元“My school things”展開學習探究,提出“要如何給大家介紹我設計的文具”等真實的驅動性問題,通過設計創意學具、創編情景劇等活動,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英語學習活動的趣味性、實踐性、藝術性。
跨學科項目式學習
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是一場跨越邊界的探索之旅,桃源校區的跨學科項目團隊關注學生身邊的事物,跨越學科邊界,引領學生開啟綜合運用與創新之旅;海茵校區跨學科項目團隊則以“尋綠城之美 品邕州之韻” 為大主題,引導學生做“邕城主人”,深入感受邕城之美,融合各學科知識與技能去認識家鄉、品味家鄉、描繪家鄉。
桃源篇:聚焦身邊事,解鎖學習新維度
桃源校區一年級組教師以“一年級時光印記:‘齒’間智慧·多學科交融換牙探索”為主題,通過換牙這一與學生自身緊密相關的主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科學生理、藝術創作、英語學唱等知識,讓學生深入了解牙齒健康知識,培養愛護身體的意識。
桃源校區二年級組教師以“奇趣三角梅”為例開展了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主題性學習實踐探究,策劃了“走進三角梅世界”“展示三角梅的樣子”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學生在三角梅的世界中,探索植物生長之美,解讀了植物的生命密碼。
桃源校區三年級組教師以“由‘染’而生,妙‘布’可言:非遺扎染文創作品點亮生活”為主題,指導學生深入研究扎染的歷史、技法及文化價值,體驗從選材、設計圖案到染色的親身實踐,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學會傳承和發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技藝。
桃源校區四年級組教師發起了“我的校服我設計”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鼓勵學生設計校服,充分挖掘學生各項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設計意識,增強對校服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桃源校區五年級教師以“做民間故事傳承人”的名義,發起了一場特別的“語文+”學科項目式學習,旨在讓這些古老的故事在學生的心中重新煥發光彩,傳承民間故事文化。
桃源校區六年級組教師以“細品老友文化韻味 自信展現南寧魅力”為題實施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以“老友文化是什么”驅動學生開展探究,設計了“我是調查員”“我是交流者”等五個主要活動任務板塊,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文化傳承的意義,自信展示南寧的魅力。
海茵篇:尋綠城之美,品邕州之韻
海茵校區一年級組教師根據學生興趣點,確立“我和植物交朋友”的主題,深入貫徹跨學科項目化學習設計理念,以“怎樣了解你身邊的植物朋友”為核心問題開展學生實踐探究活動,指導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觀察、思考、動手、協同、溝通、創新等能力,感受綠城之美。
海茵校區二年級組教師在“植物的奇妙之旅”實踐活動課程上,延續開展了主題為“我為植物代言”跨學科項目式學習,項目以“你能否為自己喜歡的植物代言,讓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問題展開,進一步探究植物世界的秘密,在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及團隊協作能力的同時,深入感悟綠城植物的多樣性。
海茵校區三年級組的教師帶領孩子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對民族文化的堅守,以“舞動壯鄉霓裳 傳承民族文化”為主題,實施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深入引導學生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探索廣西民俗文化,以提高學生對邕城壯族文化的認同感,爭做民俗文化小小傳承人。
海茵校區四年級組教師以“草本茶飲,‘邕’抱健康”為主題開展中醫文化探索,結合本土茶飲特點,讓學生深入學習中醫藥智慧與現代奶茶文化的創新結合,充分體現了教育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海茵校區五年級組教師以“下一站研學,我們要去哪”的真實問題出發,組織學生開展“做邕城研學推介官”的主題項目式學習,該項目注重融合語文、數學、信息科技、美術等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設計景點圖、搭建研學景點模型等動手實踐活動,深入了解家鄉的多元魅力,推介家鄉,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養和宣傳家鄉文化的責任感。
海茵校區六年級組教師以“我是邕城小導游”的主題開展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實地探尋南寧這座熟悉又美麗的城市,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繪制南寧一日游覽線路圖,增進了學生對邕城的文化認同感、自豪感。
每一場展評活動,張永紅書記都進行了精準且富有洞見的點評,充分肯定和贊揚南湖教師勇于改革、迎難而上的教研精神,悉心勉勵全體教師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研”途花開,馨香滿懷。本次“創新杯”教研組主題教研成果展評活動,展現了跨學科教學在知識融合、素養培育上的獨特魅力,大力推動了學校以學科素養為導向的項目式課程發展,開啟了南湖品質教育的新篇章!(南寧市南湖小學兩校區科研室 攝影:南寧市南湖小學兩校區攝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