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個子”卻是“大能人”
——記第七屆自治區道德模范候選人吳開榮
他不甘向命運低頭,以誠待人,以信取人,成為殘疾群眾的“生活知心人”;他以身作則,履約踐諾,是群眾稱贊的村干部;他患有先天性侏儒癥,雖是“小個子”,卻是有著大胸襟、寬視野的“大能人”。
他就是崇左市天等縣寧干鄉龍盛村副支書、副主任吳開榮。2023年,吳開榮獲第七屆自治區道德模范候選人。
“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只為個人,更是引導、感化身邊的殘疾朋友,讓他們感受社會的溫暖。”吳開榮說,哪怕是微小的幫助,也能匯聚成改變他人的強大力量,這也成為了他不斷幫助身邊殘疾群眾的不竭動力。
2007年,吳開榮被選為寧干鄉殘聯專職委員。上任第一天,吳開榮就向群眾承諾:一定會履職盡責,做每一位殘疾朋友的“知心人”。
“開榮來了,我的好孫子來了!”這是寧干鄉東儀村那規屯村民農彩珍對吳開榮親切的稱呼。
92歲的農彩珍,兒子患有眼疾,自理不便,家庭生活困難。吳開榮得知后,幫助農彩珍的兒子完成視力一級殘疾鑒定,使農彩珍一家每月可領取生活補助,緩解家庭困難。
一人,一車,在殘聯專職委員的崗位上,吳開榮一干就是16年。16年來,吳開榮騎著自己的“三輪車”訪遍了鄉里600多名殘疾人的家,對每位殘疾人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他就像一團火,溫暖著鄉里每位殘疾人的心。因工作突出,2013年9月,吳開榮作為優秀殘疾人代表赴北京參加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2014年初,吳開榮當選為寧干鄉龍盛村山偶屯村民小組長。他實施“微積分”量化考評辦法,推行鄉風文明、村規民約治理模式,把無職黨員分區劃片,定責管理,讓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
2018年,在吳開榮與山偶屯黨員的共同努力下,山偶屯通過了崇左市“四個好·宜居鄉村”示范屯驗收,一個和美村風、和善民風的嶄新山偶屯展現在了村民面前。
“我只是做了分內的事,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就覺得做這些事是有意義和價值的,也更加激發了我的工作熱情。”吳開榮自豪地說。
天等縣龍巖小區易地安置點殘疾人就業幫扶車間,曾因管理不善,導致效益差,員工生產積極性不高。2021年初,吳開榮“臨危受命”擔任該車間負責人,他下定決心管理好車間,依托車間帶領殘疾人致富。
吳開榮上任后,對車間管理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嚴明獎懲辦法,嚴把質量關,產品很快就贏得愛心企業的青睞,銷售渠道開始暢通起來,車間生產的手工藝品也變得供不應求,訂單不斷。
多年來,吳開榮始終堅持鐵面無私,以誠信待人,不僅成了殘疾朋友的知心人,還成了困難群眾的貼心人,真正從“小個子”練成了“大能人”。“雖然我們身體殘疾,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和誠心,證明我們也是對社會有用的人。”吳開榮說。(記者 韋靜)